小陌准备去韶山参观。他在跟他老乡商量着。
“来了湖南,你肯定要去韶山参观的,那里是伟人的故乡。”他老乡说。
小陌赶紧向老乡们打听起去的方式来。
“去韶山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校门口坐那旅游专线了。坐专线到了韶山再根据那里导游图来走。”
“那旅游专线不是学校警告我们不要去坐吗?”小陌问。
“也没什么事,就是有些司机比较恶心,到了韶山之后不往主席故居去,要加几块钱才去故居。出来旅游就不要在乎那些钱了,方便。”他老乡解释了一下。
听说有专线,大不了加点钱,小陌约了阿铸一起去韶山玩玩。
那时确实在校门口有那种个体运输户在那里跑旅游专线,学校里曾经警告过同学不要去坐那车,说那车靠不住。但由于那车方便,很多同学坐了也没发现出什么事,慢慢学生们把学校的警告不当一回事了。那旅游专线的生意好得不得了,去晚了就没有座位了。
周末,小陌与阿铸两人很早就去赶旅游专线了,到校门口,果然有不少人了。司机在一边吆喝,“韶山,韶山,坐满就走,还差五个。”
很快,车上坐满了,小陌以为要开车了,司机抽出了一排小塑料凳子,摆在过道上。又到了外面继续吆喝,“韶山,韶山,坐满就走,还差五个。”
小陌找司机来理论,“这过道不能坐人的。”司机没有理会他,这时又过来几个学生,司机让小陌往车里面坐好,说:“坐好了,坐好了,很快就到了,马上开车了。”
想到很快就到了,小陌想,那就忍忍吧,只好先将就一下。他回到座位上跟阿铸坐在一起,一肚子脾气。
车开出了,很快就出了长沙,进入了湘潭。小陌跟阿铸都在车上睡着了,出来太早了,他还没有睡醒,正好借这个时间补会觉。
突然,司机把所有的人都叫下了车,司机说前面有检查的了,他们的车手续不全,不能再往前开了,附近有车在等着他们换乘了,到那车上再补几块钱车钱就可以了。小陌听老乡讲过类似的事,他有这个思想准备,没说什么,马上跟阿铸一起换到了另一台车。
上了另一台车后,司机开始要他们买票,每人十五元。小陌一听,不对啊。老乡说是加五元的。他再找司机理论,司机说:“爱坐不坐,就这个价。不坐可以下去。”
没办法,在这个境地,人生地不熟。车上的人尽管有意见也只得乖乖地交了钱。
晚上小陌与阿铸回来了,给大家讲了他们一天的遭遇,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校门口的专线可千万要小心了。大家都跟他俩说庆幸只是多花了一点钱,就算买个教训。毕竟他们家不在乎这点钱的,只要人平安就好。
顺子感觉小陌这个专线有问题,他们俩应该是被坑了。那些旅游专线的事,顺子的二表姐夫跟他讲过不少的。
话说顺子有个表姐夫也是开专线的,但不是小陌搭乘的这种专线,他开的是那种正规的汽车站里的专线,在汽车站买票、检票,再到正规的汽车站下车的那种。
二表姐夫姓项,年龄跟成远差不多,精瘦精瘦的,在汽车公司开大客车。因他平时的举止也象个大少爷,在姊妹里也就有了项少爷的雅号。前些年汽车站搞改革,把所有的汽车线路都承包给了各线的司机。
项少爷承包专线的事,那年他陪顺子姑姑回山区老家的时候顺子就知道的。那时,项少爷他们一行在老家,他不习惯山区那种很悠闲的生活,没几天就絮絮叨叨地说着要回去跑专线,被老太太说了一句:“好好地呆着,就几天也呆不住啊。你就知道成天想着赚钱了。”被老太太吼了之后,项少爷后面果然老实起来了。接下来几天就这里走走,那里溜溜。
项少爷是个很有思想的人,既然回不去,那就好好体会一下山区的生活吧。
项少爷溜到了顺子干活的地方,顺子正在往豆浆里注入石膏水。项少爷也来看个究竟,看着满满地一大缸豆浆在注入石膏水后几秒钟就开始凝固,开始变成豆腐脑,不禁问这问那来了,项少爷当时觉得有点意思,难道这个表姐夫真没有见过做豆腐不成。
顺子找了个大瓷碗,给项少爷来了一大碗豆腐脑,舀了最上面的那一层的。南方人喜欢用石膏点豆腐,石膏点豆腐跟卤水点豆腐是不一样,石膏点的豆腐最底下那层会有一层石膏粉,那是很难吃的。越在上面一层也就越鲜嫩。顺子又找来了白糖加在豆腐脑里。
看到项少爷一碗豆腐脑下去那满意的样子,顺子心想他肯定没有吃过这么新鲜的豆腐脑的。顺子跟项少爷一来二往,两人话也多了起来。
“你这一大缸豆腐脑做成豆腐,能赚多少钱?”项少爷好奇地问了起来。
“纯利也就十来块吧。”顺子对这个还是比较清楚的,随口就说了出来,还有几分得意的样子。在顺子看来,一天弄个三五缸就有三五十块了,一年下来万元收入已经是不错的了。
“才十块钱?做两三个小时?”项少爷露出了惊讶的表情。
“那还不如跟我跑车卖票算了,一个月给你一千块。”
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