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布朗尼(威少版)用一记石破天惊的隔人暴扣,如同在TD北岸花园球馆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时,整个总决赛G1的基调似乎都被瞬间改变了。凯尔特人赛前精心布置的、针对布朗尼技巧和组织的防守策略,在面对这种纯粹到极致的、不讲道理的暴力美学冲击时,显得有些苍白无力。
“防守!上身体!延误他!”场边的马祖拉教练脸色铁青,冲着场上大喊。他立刻调整了防守对位,让身高臂长、对抗能力更强的杰伦·布朗去主防布朗尼,同时要求内线的霍福德和罗威(或替补内线)更早地进行协防和收缩,试图用一道道人墙来阻挡这头横冲直撞的“神龟”。
然而,激活了【拉塞尔·威斯布鲁克(新秀版-雷霆时期)】模板(高模拟度)的布朗尼,其速度、爆发力和冲击力,已经达到了一个极其恐怖的级别!再加上他自身原本就不错的力量和弹跳,简直就是一辆加装了氮气推进器的重型坦克!
面对杰伦·布朗的贴防,布朗尼(威少版)根本不跟他玩什么花哨的变向!就是最简单直接的——启动!加速!碾压!
他会利用一个极其简洁的试探步,或者一个快速的体前变向(甚至不是Crossover,就是最基础的变向),然后如同炮弹般发射出去!那第一步的爆发力,连以运动能力着称的杰伦·布朗都感到难以跟上!
即使布朗勉强跟上了第一步,布朗尼(威少版)也会毫不犹豫地用身体硬扛!利用力量优势挤开空间!然后如同蛮牛般冲向篮筐!
内线的霍福德和罗威试图上前封堵?
布朗尼(威少版)直接无视!他会迎着防守,强行腾空而起!利用【初级空中漫步】的滞空和模板带来的恐怖弹跳力,在空中完成各种匪夷所思的终结!
隔人暴扣! 他不止一次地尝试隔着绿军的内线球员完成扣篮!虽然并非每次都能成功(毕竟不是巅峰威少,而且自身身高有限),但那股一往无前的气势,足以让对手胆寒!
强硬上篮! 在空中失去平衡?没关系!他会硬生生凭借腰腹力量调整姿态,将球狠狠地砸进篮筐!甚至打成2+1!
极限抛投! 实在没有空间?他也会偶尔用出一些高难度的抛投,虽然命中率不高(模板跳投不稳定),但偶尔也能蒙进一个!
“这简直就是威少的正确打开方式啊!”有球迷在网上评论道,“突出一个‘莽’就完事了!要什么技巧?干就完了!”
“确认了,布朗尼就是‘系统流’主角!这挂开得也太明显了吧!”
“心疼绿军,本来以为是技术流对决,结果上来就遇到一个开‘狂暴’的战士!”
当然,“神龟”模式并非没有缺点。模板警告的“投篮极不稳定”和“失误率偏高”也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当布朗尼(威少版)在外线获得空位机会时,他似乎总会按捺不住投篮的冲动,即使那不是一个好的选择。结果自然是——“哐当”、“砰砰”的打铁声不绝于耳。他的三分球更是投出了一个尴尬的5中0。
而在他高速突破或者试图送出一些高难度传球时(威少巅峰也有一手不错的传球),失误也随之而来。有时是运球脱手,有时是传球被断,有时甚至会因为过于“上头”而冲进人堆,被直接造成进攻犯规。
【失误+1!进攻犯规+1!失误+1!……】
他的打法,就像一把双刃剑,既能用无解的冲击力撕裂对手的防线,也可能因为自身的“不稳定”而伤害到球队。
场边的哈姆教练看得是心惊肉跳,几次都想把他换下来冷静一下。但勒布朗却示意他稍安勿躁。
“让他打。”勒布朗低声对哈姆说,“我们需要他的冲击力来打破凯尔特人的防守体系。失误和打铁是代价,但只要他能持续地冲击篮筐,制造杀伤,就能打乱对方的节奏,为我们创造机会。”
勒布朗的判断是准确的。布朗尼(威少版)这种近乎“自杀式”的冲击打法,虽然效率不高,失误不少,但却极大地消耗了凯尔特人的防守精力!塔图姆、布朗、斯玛特、霍福德……每个人都需要时刻提防着他那如同闪电般的突破!这使得他们在防守湖人其他球员时,难免会出现漏洞!
而勒布朗和浓眉,则敏锐地抓住了这些漏洞!
勒布朗利用布朗尼吸引防守后的空间,频频命中中距离跳投,或者空切篮下得分。
浓眉则在内线获得了更多一对一单打的机会,展现了他稳定的低位技术。
里夫斯、八村塁等角色球员也在外线获得了不少空位三分的机会!
湖人队的进攻,在布朗尼这台“混乱制造机”的搅动下,反而打得有声有色!
半场结束,双方再次战成了平手!60比60!
布朗尼(威少版)半场的数据是:16分(主要靠突破和罚球),抢下了惊人的8个篮板(其中4个前场篮板!威少模板的篮板嗅觉太强了!),送出4次助攻,但也有高达5次的失误!投篮命中率只有38%!
“这数据……真是太‘威少’了!”解说员看着技术统计,哭笑不得,“高得分(相对出手次数)、高篮板、低助攻、高失误、低命中率……简直是把威少的优缺点都复刻过来了!”
更衣室里,队友们看布朗尼的眼神也充满了复杂。既佩服他那种一往无前的冲击力,又对他那“上头”的打法和频频的失误感到有些无奈。
“嘿,布朗尼,”里夫斯小心翼翼地说道,“下半场……咱能稍微……稳一点吗?你那几个传球差点砸到我脚上。”
“呃……”布朗尼(威少版)挠了挠头,模板带来的那种“打了再说”的冲动劲还没完全消退,但他残留的篮球智商也在提醒他,下半场必须做出调整。“知道了知道了,下半场注意。”
勒布朗和哈姆教练也再次强调了控制失误和合理选择的重要性。
“我们需要你的能量和冲击力,布朗尼。”哈姆说道,“但你不能一个人打。冲击篮筐是对的,但也要注意观察队友的位置,在吸引防守后,更及时、更合理地出球。”
“没错,”勒布朗补充道,“还有篮板球,你抢得很积极,这很好。但不要为了抢篮板而忽略了回防。我们需要你在攻防转换中跑在最前面。”
布朗尼认真地听着,点了点头。他知道,想要赢下总决赛,光靠“莽”是不行的。他需要在保持侵略性的同时,打得更聪明,更团队。
下半场,他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“上头”冲动。
突破选择更合理。 他依旧会坚决地冲击篮筐,但会更注意观察防守阵型,选择更有把握的突破路线,或者在吸引包夹后,更早地将球分出去。失误明显减少了。
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